在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的浪潮中,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一支科研团队正引领着列车定位技术的革新。面对复杂地形下列车定位精度不足、连续性差的行业难题,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研究中心的师生们迎难而上,展开了长达两年的科研攻关。
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成功研发出基于多模GNSS/MIMU组合导航技术的列车高精度定位装置。这一装置凭借在多源传感器信息融合、动态误差补偿等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实现了列车定位的自主可控,为列车运行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该团队于2023年5月正式组建,积极响应国家轨道交通智能化升级的战略需求。他们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平台,通过“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模式,汇聚了校内5名教师和5名企业工程师的智慧,带领30名优秀学生,共同组成了“教师科研引领、学生创新实践”的研发团队。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多模卫星导航+惯性测量+里程计”的融合技术方案。通过自主研发的多源信息融合算法,他们确保了列车在复杂地形下能够实时输出连续稳定的定位信息,并在开阔地段实现了亚米级的定位精度。这一成果不仅精度高、体积小、成本低,还适用于高速列车、普速客货运列车等各类车型。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团队构建了完整的创新闭环。他们深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株洲机务段等企业实地调研,完成了车载定位测试。同时,与湖南润伟智能机器有限公司、湖南科华军融民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样机。在长株潭城际线的实测中,他们成功实现了“零信号中断”的目标。
截至目前,团队已经申请了20余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发表了10余篇高水平论文。在创新实践中,他们屡获佳绩,包括2024年“发明杯”全国高职院校专利创新大赛二等奖、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大赛产业命题赛道三等奖以及2025年“发明杯”全国一等奖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团队科研成果的肯定,更是对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赞誉。
团队负责人李子航表示:“我们始终将目光投向轨道交通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锻炼能力,将专业知识应用到祖国的铁轨建设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列车定位技术更加精准、可靠,为轨道交通的智能化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