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海车展同期,一场聚焦汽车智能化的峰会——GTIC 2025中国汽车智能化创新峰会圆满落下帷幕。此次峰会由智一科技旗下的智能汽车产业新媒体“车东西”、AI与硬科技知识分享社区“智猩猩”,联合上海市国际展览(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车展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举办。
此次峰会是中国汽车智能化创新峰会的第四届,近年来一直与上海车展同期进行,吸引了近20位智能汽车产业的技术专家和青年学者。峰会分为上午场高峰论坛和下午场三个专题论坛,分别围绕AI智能座舱、端到端自动驾驶、舱驾融合等热门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峰会现场,上海车展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晨安在致辞中表示,汽车智能化已进入下半场,成为引领变革与创新的重要力量,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达到11082亿元,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
在上午场的高峰论坛上,长城汽车智能化产品副总经理佘士东分享了《AI定义汽车第三智能-ASL智能体》的主题演讲。他回顾了长城汽车在AI科技领域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长城在VLM端到端智驾上的最新进展,强调未来智能整车将作为智能体,具备空间理解能力和服务能力。
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OO雷升涛则带来了关于端侧大模型的分享,他认为端侧智能将迎来爆发,端侧模型在弱网和无网环境下能突破环境限制,保障信息安全,并提供高效的货架式原子产品。
下午场的AI智能座舱专题论坛上,均瑶集团吉祥汽车智能网联执行总监秦艺分享了吉祥AIR智能座舱的创新实践,包括全3D多形态桌面互动系统和沉浸养成式虚拟世界,旨在提供智能陪伴和个性化体验。
在端到端自动驾驶专题论坛中,Nullmax首席科学家成二康分享了公司在端到端技术方面的探索,介绍了基于BEV-AI架构的One Model Decoder设计,旨在实现感知规划端到端,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效率。
最后一个舱驾融合专题论坛,四维图新副总裁许鹏飞分析了舱驾融合的趋势和挑战,并介绍了公司推出的舱泊一体和舱行泊一体解决方案,旨在通过算力共享和跨域协同实现成本降低和体验提升。
此次峰会不仅展示了汽车智能化领域的最新进展,还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AI技术的深入应用,智能汽车正逐步从功能堆砌向情感化、主动化跃迁,端到端自动驾驶和舱驾融合技术也在加速推进,为整车智能提供了强大的底层架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