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加速核聚变:新奥引领能源创新革命之路

   时间:2025-04-28 12:27:4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工智能(AI)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全球,深刻变革着各行各业的面貌。从医疗诊断的精准无误到金融分析的智能高效,从交通调度的灵活便捷到工业制造的智能升级,AI凭借其卓越的学习与决策能力,引领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浪潮。

在能源领域,核聚变这一被誉为“终极能源”的技术,也在AI的赋能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期,一场聚焦受控核聚变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盛会——第四届“受控核聚变与人工智能技术学术会议”在河北廊坊隆重召开,由中国核学会指导,中国核学会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会主办,新奥集团承办。此次会议汇聚了核聚变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AI如何加速可控核聚变从实验室迈向商业化的进程。

会议不仅是对AI在核聚变领域应用成果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对未来能源发展趋势的一次深刻洞察。可控核聚变,这一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颠覆性技术,近年来备受全球关注。然而,其复杂的反应过程给研究和商业化应用带来了巨大挑战。AI的出现,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AI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从海量的实验数据中挖掘出隐藏的规律和特征,为核聚变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和路径。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晓钢指出,聚变领域是AI应用的理想场景之一,聚变研究积累的大量数据为AI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多位与会专家乐观预计,在AI的助力下,实现聚变能发电的时间可能会大幅提前,商业应用的曙光有望在2035年左右显现。

事实上,AI在聚变研究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奥集团的球形环氢硼聚变装置“玄龙-50U”在4月16日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氢硼聚变等离子体100万安培放电,成为聚变商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中国环流三号实现了双亿度等离子体放电,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的EAST实现了亿度千秒等离子体运行,这些成果极大地鼓舞了相关研究人员。

在国际上,AI在聚变研究中的应用同样令人瞩目。美国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开发出一种AI模型,能够提前300毫秒预测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成功构建了一个用于发现核聚变设施新型合金的AI模型;日本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与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共同开发出全球首个利用AI预测等离子体约束磁场的技术。这些成果不断证明着AI在核聚变领域的巨大价值。

作为中国最早开展商用聚变能源开发的民营企业,新奥集团在AI赋能核聚变方面走在了前列。自2017年投入可控聚变商业研发以来,新奥在聚变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自主设计建造的“玄龙-50”聚变实验装置成功实现等离子体放电,并在测试过所有聚变路线后,选择了无中子、燃料易得、低成本的球形环氢硼聚变技术路线。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题,新奥将AI应用到了研究的每一个环节,将其内化为解决聚变核心问题的关键逻辑。

在新奥团队的努力下,AI在聚变研究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依托自主开发的智能控制算法,实现了对等离子体电流、温度、密度等关键参数的精准调控,显著提升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同时,新奥还提出了“聚变智能体”的构想,这是一个基于大型模型和小型模型协同工作的智能系统,旨在理解并解决聚变领域中那些极其复杂的实际问题。这一构想预示着未来聚变研究范式的深刻变革。

新奥还将AI的触角延伸至现有聚变技术的各个子领域,在中性束调优、破裂预测以及诊断数据处理效率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他们利用AI技术实现了对等离子位形的控制,并开发了装置的数字孪生系统,大大提高了多物理场耦合仿真的速度。为了更深入地探索AI在核聚变行业的融合应用,新奥还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团队,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开发针对特定需求的分析模型和模拟程序,并邀请知名专家加入研发团队,共同参与实验平台的协同研发工作。

在AI的强力驱动下,核聚变领域长期以来被认为难以逾越的“50年落地”魔咒有望被打破。随着算力成本的持续下降和算法的快速迭代,AI驱动的自动化实验室或将成为常态,不断压缩技术突破的时间窗口。这一变革性的趋势不仅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也为AI算力需求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铺平了道路。人类驾驭终极能源的梦想,正在AI的助力下加速走向现实。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