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低调布局低价商城,卖家利润超越主站
在电商巨头们的激烈竞争中,亚马逊悄然推出了一项名为“Amazon Haul”的低价商城项目,该项目被视为对新兴竞争对手Temu的反击策略。据一位主营服饰类目的卖家透露,尽管低调运营,但低价商城目前的销量表现不俗,利润率甚至高于亚马逊主站,达到了约12%。
“Amazon Haul”项目最初以防御姿态出现,旨在通过提供与Temu相似甚至更低的价格,留住可能流失的用户,同时避免对主站核心业务造成冲击。因此,亚马逊在推广上采取了保守策略,入口位置隐蔽,流量与主站不共享,招商也不积极。截至今年1月,入驻低价商城的卖家数量仅为500左右。
然而,关税战的爆发改变了亚马逊对低价商城的看法。随着市场全面涨价,消费者开始寻求低价商品,加之800美元以下小包免税政策即将取消,低价商城迎来了超越Temu的机遇。亚马逊迅速调整战略,将低价商城视为新的增长曲线,开始密集招商,加速扩大卖家规模。
据了解,亚马逊计划邀请更多合适的卖家及工厂入驻低价商城,虽然仍沿用邀请制,但自主申请的通过率有所提高。目前,低价商城的卖家数量可能已超过3000家,商品类目也逐渐放开,从最初的服饰、家居、3C配件等高频消费品,扩展到宠物用品、电子产品等新领域。
为了吸引用户,亚马逊在早期为低价商城提供了大幅折扣优惠,部分商品折扣甚至高达90%。然而,随着入驻卖家数量的增长,亚马逊开始尝试将低价商城转向盈利轨道。今年1月,亚马逊在低价商城的搜索结果中引入了赞助产品,卖家可付费让商品出现在页面顶部。仓储优惠政策的收紧也反映出亚马逊对低价商城盈利能力的重视。
然而,低价商城在消费者中的反响起初并不及预期。调查数据显示,仅有少数消费者表示曾在低价商城购物,而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甚至不知道该平台的存在。业内人士分析称,这主要是由于亚马逊在低价商城上的广告投入较少,且未充分利用其强大的第一方数据为卖家提供广告再营销工具。
面对这一挑战,亚马逊迅速调整策略。首先,开放了桌面版本,并将“Amazon Haul”的入口放置在PC用户首页的显眼位置。其次,新增了“Brand Faves”栏目,引入名牌商品,提升用户体验。低价商城全场价格不超过20美元的规则也被灵活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
更重要的是,亚马逊似乎开始将主站流量导向低价商城。例如,在AI购物辅助工具Rufus的推荐页面中,带有“Amazon Haul”标签的商品开始频繁出现。这些调整不仅提升了低价商城的曝光度,还吸引了更多价格敏感型用户。
在关税政策的影响下,Temu和Shein等竞争对手宣布涨价,并削减了在美国的广告投放。相比之下,亚马逊则加大了广告投入力度,积极抢占市场份额。营销公司数据显示,Temu在Google购物广告的展示量大幅下降,其中约60%的展示量被亚马逊买下。亚马逊还在国外各大网站上增加了低价商城商品的广告推广。
随着关税政策的持续,亚马逊低价商城等本土平台有望分食Temu等平台因关税压力空出的市场。据预测,到2025年,Temu等平台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可能从45%降至30%。亚马逊正利用自身在基础设施和库存关系上的优势,将关税暴涨这一危机转化为新的机遇。
不仅如此,亚马逊还计划将低价商城推广至全球市场。据透露,从2025年4月30日起,低价商城将扩展到其他国家,已注册卖家的商品将自动同步到所有新增国家中销售。这一举措将帮助亚马逊吸引更多价格敏感型用户,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在欧洲市场,亚马逊同样展现出了强烈的进取心。不久前,亚马逊在发给卖家的邮件中推荐了欧洲市场作为应对关税影响的潜在方案,并强调欧洲市场的电商规模将持续增长,对美国品牌的需求强劲。这一战略部署不仅有助于亚马逊抵御关税压力,还将为其在全球市场的扩张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Temu也将重心转移到欧洲市场,并更加注重本土卖家的合作。为了应对可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Temu与DHL签署备忘录,加强在欧洲的本地化运营。然而,面对亚马逊等本土巨头的竞争压力,Temu在欧洲市场的拓展之路仍充满挑战。
在电商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亚马逊低价商城的崛起无疑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变数。随着全球市场的不断拓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亚马逊能否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