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贝壳天价薪酬背后,行业周期与企业转型的双重考验

   时间:2025-04-28 17:48:5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风云变幻中,一个曾经与恒大帝国并肩,如今却以不同方式成为舆论焦点的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房产中介平台——贝壳。在创始人左晖离世后,贝壳经历了管理层的更迭与业务的起伏,而最近,其高管薪酬问题再次将这家企业推上了风口浪尖。

据公开财报数据显示,贝壳现任CEO彭永东和执行董事单一刚在过去三年中获取的薪酬总额高达十几亿元。这一数字与贝壳内部数千月薪的房产经纪人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面对舆论的质疑,贝壳迅速发布公告,宣布彭永东将捐出900万股A类普通股,价值约4.4亿元,用于居住行业服务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医疗健康福利以及应届毕业生等租客群体的租房帮扶。

然而,尽管这一捐赠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公众的关切,但捐款流向的模糊性仍然让部分人士心存疑虑。有人认为,这笔捐赠的资金最终可能仍然回流到了贝壳内部或其新兴租赁业务中,类似于“左手倒右手”的操作。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无论捐赠的利益最终落在何处,都直接或间接地反哺了行业一线。

贝壳高管天价薪酬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贝壳在回归港股二次上市时,为了保持创始团队的决策权不被稀释,采用了AB股架构,并授予了彭永东和单一刚大量的股权激励。这些股权激励在会计准则的直线摊销法下,导致了高管薪酬的逐年上涨。然而,这一解释并未完全平息投资者的不满情绪。

房地产行业近年来经历了从“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再到“黑铁时代”的剧变。贝壳作为房地产中介平台的佼佼者,也未能幸免于这一行业周期的影响。尽管贝壳在左晖时代通过先进的理念和务实的作风整合了房产中介市场,但当潮水退去,贝壳也面临着业务增长的压力和挑战。

根据中房网的数据,2024年国内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创下近十年内的低点。贝壳等房地产经纪服务板块的整体营收规模也下降了20.89%。尽管宏观调控政策频出,贝壳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财报中呈现出营收规模的回暖,但利润端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这一状况或许也是引发高管天价薪酬争议的导火索之一。

贝壳的核心业务存量房和新房业务虽然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分佣成本占营收的比重上升,导致利润跟不上节奏。与此同时,一线经纪人员并未普遍感受到佣金的上涨,甚至出现了加盟门店“借薪上班”的制度。这种不稳定的收入状态不利于长期培养专业人才,也难以扭转客户群体对中介人员多年负面体验形成的印象。

左晖过去提出的“做难而正确的事”的理念,帮助贝壳在混乱的中介行业中脱颖而出。然而,接班的彭永东所面临的行业下行周期与左晖时代的“野蛮生长”已经大不相同。贝壳在裁员和分佣环节上的调整,导致一线经纪人员的个体感受落差加大,怀念左晖时代的声音不绝于耳。贝壳在资本开支上的下滑也引发了外界的担忧,认为其可能错过了逆行业周期下巩固领先地位的机会。

尽管贝壳在新兴业务如家装和租赁上有所布局,但这些业务尚未成为足够茁壮的第二增长曲线。同时,贝壳目前的股权分散状态也值得关注。即使是接受了股权激励的新管理层核心,共同占据的利润分配比例仍然不足。这一现状或许解释了高管天价薪酬的另一种逻辑:为了长期绑定新管理层与公司经营利益。而除了此次捐赠外,彭永东也确实尚未减持过贝壳的股票进行套现。

在左晖离世后,贝壳的现任决策团队仍然是由与左晖一同创业的伙伴组成。他们比将贝壳托付给外来职业经理人更优的选择。然而,在舆论场上,匆匆回应的捐赠或许并不是一个难而正确的决定。对于贝壳而言,更重要的是尽快甩掉内外包袱,多元化布局,撕掉与房地产共生的周期性标签,以不负各方的期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