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盛科通信:烧钱换增长模式能否借国产替代逆风翻盘?

   时间:2025-04-28 20:58:4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盛科通信,这家国内商用交换芯片的佼佼者,在其上市后的首个完整财务年度中,交出了一份营收增长却伴随着亏损扩大的成绩单。尽管营业收入达到了10.82亿元,同比增长4.28%,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却高达6826.47万元,相较于上一年度的1953.08万元净亏损,亏损幅度显著扩大。

这一亏损的主要推手,是公司对研发的持续高投入。2024年度,盛科通信的研发费用高达4.28亿元,同比增长36.40%,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接近四成。截至年底,公司的研发人员总数达到了409人,占公司总人数的76.31%,显示出公司对技术研发的极度重视。

然而,这种重研发的策略并未能立即转化为盈利。自2019年以来,盛科通信虽然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营收从1.92亿元飙升至10.82亿元,但净利润却连续五年亏损,且亏损额逐年扩大。2024年,公司的扣非净利润亏损更是超过了1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尽管盈利状况堪忧,但盛科通信的账面资金却十分充裕。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的货币资金高达9.4亿元,且短债规模为0,资产负债率仅为10.68%,远低于上市前的72.47%。这一显著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公司的上市融资。2023年9月,盛科通信在科创板成功上市,首发募资21.33亿元,其中超募资金达到了10亿元。

盛科通信并未吝啬于使用这些超募资金。公司先后多次使用超募资金进行补流和增资芯片募投项目。近日,公司又披露了拟将3亿元超募资金永久补流的公告。公司表示,将依托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充足的资金,加快补齐现有产品线规格,并向高端市场延伸,以期迅速提升市场地位。

然而,盛科通信在商用以太网交换芯片市场的竞争压力并不小。全球以太网交换芯片市场集中度较高,博通、美满和瑞昱等海外巨头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盛科通信虽然在国内厂商中排名第一,但市占率仅为1.6%,与国际巨头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公司在产品线覆盖和最高端产品指标方面也存在落后,暂时无法与行业龙头抗衡。

不过,盛科通信也面临着国产替代的机遇。随着国产设备商的快速崛起,海外交换机设备商在中国的份额正在快速缩小。盛科通信自主研发的以太网交换芯片已成功进入新华三、锐捷网络、迈普技术等国内主流网络设备商的供应链。然而,全球贸易摩擦的加剧也给盛科通信带来了挑战。公司被列入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实体清单”,采购含有美国受限技术的“管制物品”将受到限制。

由于以太网交换芯片的平台型和长生命周期特点,客户和应用壁垒较高,盛科通信等后进厂商想要快速提升市场份额存在极大难度。全球范围内符合盛科通信技术及生产要求的晶圆制造及封装测试供应商数量较少,部分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稀缺性和专有性,更换新供应商会产生额外成本。

因此,盛科通信需要在研发和市场拓展之间找到平衡。一方面,公司需要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性能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也需要积极寻求市场拓展机会,与更多国内网络设备商建立合作关系,以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在国产替代的大潮中,盛科通信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公司能否抓住机遇、克服挑战,实现扭亏为盈,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