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在商业航天领域的雄心壮志不断攀升,一项旨在构建卫星交通管理系统的宏伟计划正逐步浮出水面。中国国家航天局地球观测与数据中心负责人孟令杰近期透露,根据预测,低地球轨道未来或将面临约10万颗卫星的密集布局,这一数据凸显了轨道资源的紧张态势。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国家航天局正紧锣密鼓地开发一套卫星交通管理系统,旨在优化卫星的部署与运行,确保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孟令杰强调,缺乏这一系统可能导致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进而危及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当前,中国卫星制造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据统计,全国范围内已有58家卫星工厂投入运营、在建或规划中。预计至今年年底,中国卫星的年产量将突破5000颗大关,这一数字背后是中国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强劲实力与广阔前景。
在众多卫星项目中,航天通信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的G60星链通信网络尤为引人注目。该项目计划最终部署超过1.5万颗低轨卫星,其中648颗将于年内投入运行。与之遥相呼应的是美国SpaceX公司的“星链计划”,其目标是在2027年前将4.2万颗卫星送入低轨,两大项目共同展现了全球商业航天领域的激烈竞争。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的“国网”卫星星座计划包含12992颗卫星,蓝箭航天的“鸿鹄三号”项目则计划发射1万颗卫星,这些项目的推进进一步加剧了低轨卫星资源的争夺。
面对卫星发射数量的激增,加强管理与协调的需求愈发迫切。为此,国家航天局于周四宣布成立商业航天创新联盟,旨在携手行业组织与企业,共同应对资源利用、监管标准和协调不力等挑战,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的快速安全发展。
孟令杰表示,联盟的首要任务是推动国有企业数十年积累的火箭与卫星技术经验向商业领域转移,以适应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需求。同时,他还强调了快速灵活发射、大规模组网与运营的重要性,以及防止卫星碰撞、确保协调服务与国际合作的安全需求。
为应对高风险的商业航天场景,相关部门正积极探索建立公共“沙盒”环境,由国家团队主导对新技术、新模式进行安全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迅速转化为商业企业可利用的资源,为商业航天的稳健前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