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举行的上海车展上,安波福中国展示了一系列前沿技术,涵盖了端到端智能辅助驾驶、跨域融合数字基座以及AI座舱等解决方案。安波福中国总裁杨晓明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专访时透露,这些解决方案均已实现全面国产化,完全依托于国内供应链。
针对当前智能驾驶领域的发展态势,杨晓明认为,行业正经历从狂热到理性的调整期,尽管近期热度有所下降,但未来发展前景依然乐观。安波福在持续深耕智能驾驶技术的同时,正积极推进国产化进程,并致力于助力中国车企拓展国际市场。
杨晓明指出,智能驾驶行业的降温是市场回归理性的必然结果。过去,行业对技术突破、政策法规及市场接受度的预估存在偏差,导致大量资源投入未能获得预期回报,资本因此变得更加谨慎。同时,智能驾驶技术在关键领域如复杂场景决策算法和高可靠传感器技术方面遭遇瓶颈,尚未取得重大突破。
然而,从长远来看,智能驾驶技术所具备的安全、便捷和效率等优势,仍然是交通出行领域的核心需求。随着系统架构的不断优化、算法的日益成熟以及成本的逐步降低,智能驾驶技术有望在未来突破现有应用限制,从高速公路、园区等特定场景向全场景延伸,最终实现从辅助驾驶到高度自动驾驶乃至无人驾驶的跨越。
杨晓明还强调,清晰明确的政策法规对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些政策不仅能为企业的研发、测试和商业化应用提供明确指导,减少不确定性,还能通过严格的安全标准和监管措施,促使企业更加注重技术的安全与可靠性,从而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有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在谈及安波福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时,杨晓明表示,公司坚持本土化战略,积极响应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可控”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并积极推进核心物料的国产化。目前,铜材和塑料粒子等原材料的本地化率已经较高,而芯片等电子器件的国产化率也在过去两年内实现了显著提升。在软件领域,安波福成立了多个中心,构建了本地数据采集、算法训练和场景验证的闭环体系。此次车展上展示的新一代智能汽车本地化解决方案,均能在国产供应链的基础上实现100%国产化。
面对供应链波动带来的挑战,安波福采取了“全球资源调配+本土生态绑定”的双轨策略,与智驾科技等本土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在助力中国车企实现全球化布局方面,杨晓明指出,“技术适配”和“数据合规”是中国车企出海面临的两大难题。安波福凭借对各地法律法规的深入了解,针对欧洲市场开发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已经获得欧盟认证,并提前预研新法规,帮助车企跨越技术与法规壁垒。同时,针对不同地区驾驶习惯和道路环境的差异,安波福的跨国团队协助完成数据脱敏与认证,提供可复制的数据运营方案,助力车企在海外实现本土化落地。安波福的全球化数据管理体系紧跟行业趋势,并在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布局制造基地,为中国车企出海提供稳定的产品供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