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品创新为何步履维艰?专家深度剖析创新困境与破局之道

   时间:2025-04-28 22:14:4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当今商业环境中,中国品牌正集体面临创新困境,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导致多数品牌的产品创新陷入低效竞争,形成了“惨烈厮杀”的局面。据调查显示,在100款新产品中,仅有1款能够收回成本,而在300款产品中,也仅有1款能够为公司带来实质性的商业利润。

这种创新难的现状,使得许多品牌的产品创新机制变得如同“老虎机”般随机,变成了一种依赖堆砌产品数量来提高成功概率的数字游戏。尽管85%的CEO认为创新是企业的三大重要事项之一,但仅有不到10%的CEO对自己企业的创新表现感到满意。

面对这一困境,我们不禁要问,创新为何如此艰难?首先,低增速经济周期下,消费者需求增长放缓,例如手机更换周期从18个月延长到36-48个月。其次,资本更倾向于短期投资,不愿进行长期投入。市场环境话语体系的变化,如各种专有名词的层出不穷,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市场策略的制定与发展。

创新本身的成功率极低,每100款新品中只有1款能够收回成本,这种低成功率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创新困境。当企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创新,却遇到外部红利消失,且创新不能必然带来增长时,创新竞争就变成了互相消耗。这是当前许多行业面临的普遍现状。

在电商平台利用数据优势帮助品牌孵化或共创新品的情况下,虽然能在短期内帮助企业赚到快钱,但品牌往往只关注流量,而忽视了消费者的真实购买动机。这导致品牌难以真正理解消费者,难以进行真正的创新。品牌更多地是关心如何通过广告、价格和促销方式吸引人群到直播间或购物车,而非关注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信息爆炸时代,品牌既害怕掉队,又难以甄别真假需求。根本问题在于品牌策略的不坚定,甚至缺乏策略。当下的产品创新实践更多地被视为战术,而非策略。品牌被商业话语裹挟,忽视了消费者为什么要购买其产品的本质问题。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产品策略的溃败呢?除了价格因素外,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产品缺乏差异化特征,且这种差异化往往是企业自己定义的,不符合市场需求;二是产品未能提供足够的价值,无法促使消费者放弃现有产品;三是品牌在宣传时未能清晰传达产品价值。

在数据过载的时代,品牌如何辨别用户的真需求与伪需求呢?真正的需求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反映顾客对价值的定义、表述足够清晰精确、长期稳定。在《待办任务》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则,即消费者雇用产品是为了完成一件任务。任务与产品、品牌、技术无关,它最关心的是消费者要达成的结果。

为了找到真需求,品牌需要不断挖掘消费者的更多任务。创新大师克里斯坦森认为,企业未来的成功取决于理解和挖掘消费者任务的能力。例如,通用磨坊旗下的贝蒂妙厨蛋糕粉通过理解消费者的深层需求,去除鸡蛋粉,让消费者打入新鲜鸡蛋,从而激发了消费者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了销量。同样,五菱宏光通过挖掘用户15-20公里的出行任务需求,成功推出了五菱宏光mini EV电动车。

在进行消费者研究时,品牌需要关注消费者的生活细节而非观点,访谈时要尽量具象化、细节化,并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即使是CEO,在做用户访谈时也应保持初学者的心态,与消费者进行深度沟通。只有这样,品牌才能真正理解消费者,找到挖掘用户需求的最佳路径。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