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全力推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布局优化,锚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未来趋势,携手京津,共同探索关键技术突破,力图在区域合作中打造协同配套的汽车产业链。
据河北省工信厅透露,2025年,该省计划推出超过10款新车型,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道路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占比将达到汽车总产量的40%。这一系列的举措,旨在通过整车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和产业集聚。
长城汽车徐水分公司的总装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组装新能源汽车,这仅仅是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中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河北省将全力支持长城汽车等龙头企业在本地的发展,推动其混动系统、超级越野动力系统及整车研发,扩大产能,落地更多车型。
河北长安、河北长征等汽车企业也将得到扩量提质增效的支持,领克汽车张家口工厂、奇瑞新能源汽车石家庄分公司也将增加车型、扩大规模。南山汽车产业基地更是规划了绿电生产区,致力于打造行业内首个零碳汽车产业基地。
作为京津冀协同打造的6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由河北省牵头。为此,河北省将坚持协同攻关,提升区域配套能力,开展车规级芯片攻关,加快形成完整的汽车芯片生态链,推动国产替代。同时,新型底盘架构和智能驾驶体系攻关也将同步进行。
在深化产业链区域协作方面,河北省将常态化开展区域内“主配牵手”活动,建立省内零部件企业和京津整车企业的对接机制,重点支持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廊坊园区的建设。
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路径已成为行业共识,也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应用的关键。为此,河北省将坚持场景驱动,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在雄安新区、保定市等地基于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路线部署多档次全覆盖车型。同时,打造区域级云控平台,推动建设城市级边缘云、区域云两级云控基础平台,加强信息交互和数据共享。
在拓展示范应用场景方面,河北省鼓励各地结合本地特点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如城市物流、无人清扫、大宗货运、观光接驳等,以期在更多场景中展现智能网联汽车的潜力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