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十一届上海车展期间,汽车行业关于智能驾驶的营销风向发生了显著变化。曾经热炒的“智驾”概念,如今被众多车企和供应商更谨慎地称为“智能辅助驾驶”。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车企的宣传物料上,更深入到销售人员的日常交流中。
车展前夕,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的会议强调了汽车生产企业需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并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夸大和虚假宣传。这一监管动向,无疑为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发展定下了更为规范的基调。
过去两年中,国内汽车行业在智能驾驶领域的营销不乏夸大之词,诸如“在车内干啥都可以”、“全程零接管”等宣传语层出不穷。然而,随着小米SU7事故的发生以及监管力度的加强,车企们开始纷纷调整营销策略。
在本届车展上,上汽集团宣传智己汽车时,特意强调了其智能辅助驾驶的全栈量产能力,并明确使用了“辅助”字眼。同样,华为在发布ADS 4方案时,也着重强调了其智能辅助驾驶的属性,并与多家车企共同发布了“安全智能驾驶倡议”。
一汽丰田在新车bZ5的发布会上,也直接指出了其安全智能驾驶辅助新方案的发布。广汽集团、长城汽车等车企同样在车展期间多次提及智能辅助驾驶的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车企们不仅改变了营销话术,还更加注重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安全性。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在魏牌全新高山发布会上强调,辅助驾驶应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并非为了代替人,而是守护用户。理想汽车也在其L6智能焕新版发布会上,将辅助驾驶的最大价值归结为安全。
供应商方面,轻舟智航发布的城市NOA解决方案也被定义为“高阶辅助驾驶方案”,并着重强调了安全智驾的重要性。小鹏汽车宣布将开启行业首个“AI智能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旨在提升用户对于辅助驾驶功能边界的认识和安全意识。
在车展现场,销售人员对于智能辅助驾驶的描述也变得更为谨慎。他们普遍使用“辅助驾驶”、“L2级”等字眼,并提醒消费者在使用时务必注意行车安全,手不能离开方向盘,不能走神或睡觉。
赛力斯汽车则通过用户数据来宣传其智能驾驶辅助技术的安全性。截至今年4月20日,问界用户智能辅助驾驶总里程已超过20亿公里,智能辅助驾驶激活用户占比超过74%。这些数据无疑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直观的安全保障。
整体来看,在监管部门的约束下,汽车行业对于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宣传已快速降温并转向。与过度甚至虚假宣传相比,整车安全性开始重新受到车企的重视。此次上海车展上,各车企纷纷将安全作为重点进行传播,以期在消费者心中树立更为可靠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