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锂电池行业的创新浪潮中,欣旺达动力汽车电子事业部总经理陈斌斌近日接受了经济观察报的深入访谈,分享了企业在动力电池技术创新领域的最新进展。
作为锂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欣旺达自1997年成立以来,始终走在技术创新的前沿。2011年,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据SNE Research数据显示,欣旺达在中国HEV混动汽车电池装机量方面,自2021年至2024年持续领跑,并预计将在2024年跻身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
面对日益严格的动力电池安全要求,陈斌斌表示,欣旺达正在积极探索智能电芯技术,以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他提到,传统的电池管理系统(BMS)主要依赖电压、电流、温度等物理信号的监测,但这些信息往往难以全面反映电池的性能和健康状态。为此,欣旺达在2025上海车展上展出了智能电芯2.0技术。
智能电芯2.0在上一代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将多维度智能传感器集成在单颗大容量电芯上,实现了对电芯内部气压、外壳形变、电化学阻抗谱等全新参数的实时监测。陈斌斌指出,许多安全事故在发生前都是渐变式恶化的,而智能电芯技术能够提前几个小时甚至几个月探测到潜在的安全隐患。通过解析影响电芯全生命周期安全的多维参数,并结合欣旺达自研的BMS算法,智能电芯2.0能够从用户层面保障电芯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与寿命。
然而,智能电芯技术的开发并非易事。陈斌斌坦言,在研发过程中,团队面临了诸多技术难题,如传感器如何避免腐蚀、如何在高度复杂的电磁环境下实现稳定的无线通信,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电化学体系下进行多物理表征下的建模等。但经过不懈努力,欣旺达已经成功克服了这些挑战。
对于智能电芯技术是否会带来动力电池成本的增加,陈斌斌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他表示,由于智能电芯采用了无线技术,可以节省原先的线束成本,因此最终的物料及相关费用(BOM)并不会增加。而且,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智能电芯的成本还要低于传统电芯。
除了智能电芯技术外,欣旺达还在固态电池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及安全性等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焦点。陈斌斌透露,欣旺达采用高镍高硅、半固态/全固态技术路线,计划在2024年推出首款全场景高能量密度航空动力电池,并完成400Wh/kg固态电池方案和工艺验证。同时,公司还规划了五代技术升级,以不断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
针对全固态电池内部压力较高的问题,陈斌斌表示,欣旺达在固态电池BMS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储备,能够应对这一挑战。他强调,欣旺达将继续致力于动力电池技术的创新,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