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合资车企“一口价”策略:破冰之旅还是价值迷思?

   时间:2025-04-29 20:07:0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拉开序幕,各大合资品牌纷纷祭出杀手锏,力图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而“一口价”策略的盛行,无疑是这场战役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自去年8月上汽大众在成都车展期间首推限时一口价7.99万元的途岳新锐Tharu XR车型以来,这一策略迅速被众多合资车企效仿。2025年初,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别克、凯迪拉克、东风日产、一汽-大众、广汽丰田、长安福特、北京现代等车企在新车发布会上,纷纷打出“一口价”的招牌,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面对中国本土品牌市场份额的不断攀升,合资品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中汽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1797万辆,同比增长23.1%,市场占有率高达65.2%。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口价”策略成为了合资品牌稳定销量、抢占市场的重要手段。

传统汽车销售模式中的议价环节一直让消费者头疼不已,繁琐的谈判流程往往耗时费力。而“一口价”模式的推出,则打破了这一僵局。消费者在购买时无需再为价格波动和谈判而烦恼,清晰、统一的价格不仅提升了购车体验,还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和好感度。

从车企的角度来看,“一口价”策略也起到了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的作用。在价格战频发的市场环境中,合理的价格体系避免了经销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向消费者传递出诚信、负责的品牌形象。同时,这一策略还能有效清理库存,回笼资金,为后续的生产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然而,“一口价”策略并非没有副作用。为了吸引消费者,车企往往需要降低价格,从而压缩了利润空间。大众汽车集团发布的2024年财报就显示,中国市场激烈的价格战对其造成了明显影响,投资收益同比下滑了33.5%。过度依赖价格策略还可能稀释品牌价值,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尽管如此,合资品牌并未停下变革的脚步。为了应对价格战带来的利润压力,合资品牌开始在技术合作、供应链本土化等方面进行体系化降本。大众集团在大众安徽基地就系统性地降低了整车平台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同时,合资双方合作共赢的“双向赋能”效应也在显现,如大众汽车将在中国开发的智能驾驶技术应用于欧洲车型,本田则把雅阁插混版的中国市场反馈纳入全球产品迭代体系。

在出口方面,合资品牌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中汽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总出口量为585.9万辆,其中合资品牌出口量占比达到28%。合资品牌通过精准把握海外市场需求,优化产品设计,成功拓展了海外市场版图。

从“一口价”策略到技术破局,从模式革新到全球突围,合资品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场战役中,合资品牌不仅要在价格战中稳住阵脚,更要在技术创新、品牌塑造等方面寻求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场变革中,合资品牌与中国本土品牌的竞争与合作将持续深化。双方将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