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一场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的盛会——2025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论坛于4月28日盛大开幕。此次论坛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及“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之际,吸引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多个部委以及行业专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
论坛围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搭建起了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旨在共享经验成果,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用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王培暖受邀出席论坛,并分享了京东在绿色数智供应链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倡导以及数智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京东通过科技赋能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高质量路径,为“双碳”战略的实现提供了生动的企业案例。
京东作为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在构建“绿色供应链”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其发起的“青流计划”,聚焦仓储、运输、交易等关键环节,推动全链条的绿色减碳。尤为2024年,青流计划启动了红树林生态修复计划,成功修复了横琴国家湿地公园(二井湾)20000平方米,将环保能量转化为全民守护滨海湿地的力量。
在仓储环节,京东通过建设“低碳园区”和布局光伏发电系统,实现清洁能源的降碳转化。截至2024年,京东已在17座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区铺设光伏设备,总装机容量达139.22兆瓦,年发电量超过6.1万兆瓦时,相当于满足一个中型县城家庭三个月的用电需求。其中,西安的“碳中和”物流园区更是成为全国物流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的典范。
在物流与交易环节,京东不断探索“减量、复用、回收、降解”的闭环模式。2024年,京东全年使用自主研发的X系列环保纸箱8.6亿个,年度减少碳排放量12164吨;投入循环箱96万个,年度减少碳排放72520吨。京东旗下七鲜超市和达达集团已实现100%使用无纺布循环使用袋和全降解袋,京东买药也全面使用可降解、可循环的纸袋,让绿色消费成为日常选择。
京东还积极践行绿色消费方式转型,实现“购物即减碳”。自2022年起,京东联合超百家世界500强品牌推出“青绿计划”,将减碳量直观转化为“绿色订单”。2024年,该计划累计产生1亿张绿色减碳订单,单笔订单最高减碳量达6390克,相当于一盏10瓦LED灯持续点亮1425小时。
为促进可持续消费,京东搭建了覆盖包装、设计、减废、有机、节能、出行等品类的“青绿计划”专区,并引入多项国内外权威认证标准。这不仅提升了消费者对绿色商品的认知,还联动品牌商家进行碳足迹测算,推动供应链减碳以及绿色商品销售,实现了环境效益与市场回报的双赢。
作为兼具实体企业基因和数字技术的新型实体企业,京东持续深耕供应链领域,用数智化技术全面连接和优化社会生产、流通、消费、服务等各个供应链环节。京东自主研发的MRV-T系统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的《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成为物流行业唯一入选的碳足迹技术专利。
京东打造的供应链碳足迹管理平台“京碳惠”,创新性建立了“分布式碳账簿”模型,并建立了首个覆盖140种道路运输工具、2000多种碳排放因子的数据库。通过大模型研发出的双因子核算模型,碳核算准确率高达99.5%。截至2024年,该平台已服务全球超100个品牌,累计计算4000万张运单,帮助合作伙伴减少碳排放464吨。
京东政企业务作为京东集团面向政企服务的重要窗口,以采购管理为切入点,将碳足迹数智化管理技术与京东慧采等政企采购平台深度融合,推进绿色采购供应链建设与应用,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持与技术保障。
京东还通过绿色采购和数智技术赋能,推动整个供应链产业链协同降碳。在绿色数智供应链建设的主线下,京东对内持续推进各业务体系全面减碳,对外则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