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攀升至2000万辆的新高度,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行业发展的重大挑战。特别是当电动汽车遭遇侧面柱碰撞时,其安全性更是面临严峻考验。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相关标准的研究团队正积极寻求技术突破。
为了提升新能源电池的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建立一套专门针对动力电池侧面柱碰撞的试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方法将为新能源电池的设计、制造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指导,并有望解决新能源整车碰撞试验成本高、灵活性差等现实问题。
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侧面柱碰撞试验方法》团体标准已完成项目立项,并着手组建标准制定工作组。该工作组计划在年中完成试验研究和验证工作,形成工作组草案,并通过召开标准讨论会等形式广泛征求行业意见,最终形成征求意见稿。
该标准将针对电动汽车侧面柱碰撞事故,从产品开发、事故调查等多个角度开展整车侧面柱碰撞试验研究。通过分解整车工况,获取不同车辆门槛梁、车门、电池等子系统与零部件的能量吸收情况,从而确定电池的安全边界,形成电池包侧面柱碰撞评价方法。
标准还明确规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柱碰撞安全性试验方法,适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侧面抗碰撞能力的评价。碰撞试验后,电池包或系统及高压系统部件需满足不起火、不爆炸、电解液与冷却液无泄漏等安全要求,同时还需满足绝缘性能、密封性能及变形量要求,从多个维度确保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
在标准研制过程中,还规定了场地、测试仪器、数据采集和车辆测试状态的具体要求。标准化的碰撞试验环节、过程检测与试验评估将成为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标准化测试,系统评估动力电池包在极端机械冲击下的结构完整性与热安全性,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未来,随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侧面柱碰撞试验方法》团体标准的正式发布,将引发产业链的深度变革。电池企业可以依据标准重新审视结构设计,从单纯的“坚固”理念转向“智能吸能”设计;整车厂则可以进一步优化车身防护结构,与电池系统形成安全协同,这种协同或将推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突破,从而在设计阶段就提升整车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