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宇树机器人G1在马拉松赛事中的表现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最初,在一场民间组织的马拉松比赛中,G1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遭受了诸多质疑。然而,宇树官方并未沉默,而是迅速采取行动,通过一场精心策划的长跑测试直播,向公众展示了G1的真正实力。
这场直播选址于一所学校的标准跑道,现场氛围热烈,不少学生自发加入,与G1并肩奔跑,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长达118分钟的直播中,G1以稳定的步伐完成了40圈的奔跑,总计13.2公里。其最高速度达到了3-3.5米/秒,而长跑时的平均速度则维持在2米/秒左右,换算成人类跑步的配速,接近每公里9分钟的水平。尽管这一速度在人类跑者中并不出众,但对于机器人而言,已是相当可观的成就。
G1在测试过程中展现出了良好的自主运行能力。直播画面中,G1全程无需人工干预,自行更换电池一次,甚至穿上了专业的跑鞋,展现出了近乎真实的跑步体验。这一表现,无疑是对此前质疑的有力回应。
回顾此前,宇树机器人G1在北京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的表现确实不尽人意。当时,一支使用非官方算法的第三方队伍选择了G1参赛,结果表现糟糕,甚至在比赛初期就发生了摔倒的意外。宇树科技随即发表声明,澄清参赛队伍与算法均非官方,但质疑声并未因此平息。
为了彻底打消公众的疑虑,宇树科技不仅组织了此次长跑测试,还开设了抖音账号,记录机器人的日常训练与测试情况。昨日的长跑直播更是吸引了超过6万人的点赞,展现了公众对于宇树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浓厚兴趣。
通过与用户的深入交流,宇树科技进一步解释了现实与宣传视频存在差异的原因。原来,普通用户购买的是标准版机器人,仅具备简单的行走、握手等动作。而奔跑、格斗等高级功能,则需要用户自行开发或由宇树提供开发服务。这一解释,无疑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清晰的认知框架。
宇树科技此次长跑测试的成功,不仅证明了G1的实力,更凸显了算法在机器人技术中的核心地位。同样的机器人,在不同算法的驱动下,能够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性能表现。这一事实,无疑为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