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赛力斯港交所冲刺:从“小康”到头部,隐忧与机遇并存

   时间:2025-04-30 09:49:1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年来,赛力斯这家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车企,在业界迅速崭露头角,其成长速度令人瞩目。近日,赛力斯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意图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速全球化步伐。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赛力斯的营收从2023年的358亿元人民币激增至2024年的145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05.5%,毛利率也大幅提升至23.8%。更令人振奋的是,赛力斯在2024年成功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59亿元,成为全球继特斯拉、比亚迪、理想之后,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据悉,赛力斯计划将此次IPO募集资金的70%用于研发,20%用于拓展影响渠道、海外销售及充电网络,剩余10%则用于运营资金。这一战略布局,无疑彰显了赛力斯加速全球化进程的决心。

回顾赛力斯的成长历程,从早期的东风小康,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佼佼者,其转型之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创始人张兴海早在2000年初便敏锐地察觉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潜力,并在2016年成立了新能源子品牌SF MOTORS。然而,初期的SF5并未在市场上掀起波澜,直到与华为携手,才迎来了真正的转折点。

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可以说是双赢的典范。华为急需通过智能化技术提振销量,而赛力斯则渴望借助华为的技术实力实现“弯道超车”。双方合作的问界AITO品牌,凭借M5、M7、M9等车型的热销,迅速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尤其是M7和M9,分别成为了30万元级和50万元级市场的销量冠军,为赛力斯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然而,随着合作的深入,赛力斯也面临着一些隐忧。一方面,随着鸿蒙智行队伍的日渐庞大,赛力斯在华为生态中的地位可能受到挑战;另一方面,尽管问界系列车型市场表现强劲,但赛力斯的产品线仍然相对单一,缺乏足够的多样性来应对市场的变化。

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模式也引发了一些关于主导权和话语权的讨论。虽然双方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赛力斯在合作中是否拥有足够的话语权,以及能否在华为的生态中保持独立性,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为了巩固市场地位并寻求新的增长点,赛力斯正在积极拓宽产品线并加速全球化布局。然而,这一过程并非易事。在高端市场面临众多强劲对手的同时,赛力斯还需要应对来自华为系“队友”的竞争压力。如何在保持现有市场份额的同时,继续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将是赛力斯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尽管如此,赛力斯依然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随着IPO的推进和全球化战略的深入实施,赛力斯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更加辉煌的业绩。对于这家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车企来说,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