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名为《低空经济发展趋势报告》的权威文件预测,中国无人机产业有望在2030年前突破万亿大关。这一预测是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球低空经济论坛春季会上由中国低空经济联盟公布的,会议主题聚焦于“低空经济如何重新定义城市交通”。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均展现出强大的拉动效应。其不仅具备广泛的辐射能力,还蕴含着极高的科技价值。当前,国内多地正加速推进低空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以期在这一新兴领域占据先机。
然而,中国低空经济联盟理事长罗军指出,当前各地在规划空中交通指挥平台及地面飞行服务平台时,普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这一问题可能导致未来的高频率、常态化飞行保障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同时各平台之间也无法实现互联互通。这无疑为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报告还进一步预测,从今年下半年开始,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将在特定空域内开展频繁的试飞活动。到2027年,部分特大城市和省会城市有望实现eVTOL的商业化运营,让“飞的”成为市民出行的新选择。罗军乐观地表示,到2030年,eVTOL将在中国各大城市得到迅速普及,并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我国与低空经济相关的企业数量已超过7.9万家。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山东省和江苏省在这一领域的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分别拥有超过1.1万家、6000家和4000家企业。从成立时间来看,超过五成的相关企业成立于近五年内,而成立于一年内的企业占比更是高达18.95%。
天眼查风险数据显示,涉及司法案件的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占企业总数的5.5%。这一数据提醒我们,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需要警惕和防范潜在的法律风险。